>>您當前位置:首頁 -> 寧夏日報周刊 -> 寧夏故事
      退伍軍人安長惠打破傳統農作模式,成功種植耐鹽耐旱的作物,酒企爭相搶購——
      鹽堿地上高粱紅
      2024-12-06 07:48:55   
      2024-12-06 07:48:55    來源:新消息報

      平羅高粱粒粒飽滿。

      公司曬場上,高粱成堆,工人和運輸機正忙著作業。

      安長惠查看成袋的高粱。

      高粱殼和秸稈粉碎后,既能做飼料,又能改良鹽堿地土壤。

      工人為高粱除雜除塵。

        在石嘴山市,鹽堿地占據了耕地的大部分。這片曾被視作農業荒漠的土地,如今煥發著勃勃生機。

        2019年,退伍軍人安長惠突破傳統農業模式,挖潛鹽堿地價值,通過科學的選種和種植,讓紅高粱在鹽堿地上茁壯成長。

        5年來,原本貧瘠的土地轉變為豐收的田野。

        高粱成熟時,紅色的高粱穗隨風搖曳,宛如華麗錦緞,格外惹眼。

        平羅高粱,竟成名酒企業首選原料

        11月27日清晨,走進寧夏紅高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,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谷物香氣。生產線上,紅高粱粒在機器的懷抱中不斷翻滾,脫殼、過篩,然后被精準地打包成100斤一袋,傳輸到卡車上,工人們只需碼齊即可。

        “來,這邊再放一袋。”工人們默契地配合著。

        隨著最后一袋紅高粱被穩穩地放置好,裝載著120噸紅高粱的卡車緩緩駛向火車站。那里,一列列火車皮早已準備就緒,等待著將這些紅高粱運往四川的釀酒企業。這些紅高粱,將在酒廠開啟一段奇妙的旅程,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工藝過程,最終化身為杯中一滴滴晶瑩剔透、香氣撲鼻的玉液瓊漿。

        在寧夏紅高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廣闊的晾曬場上,等待裝載的高粱顆粒飽滿,暗紅色的外殼在陽光下格外油亮。

        “這些紅高粱是我們自己種的,釀酒企業搶著要。用我們的高粱釀出的酒,口感和品質都是一流的。”公司負責人安長惠難掩心中自豪。

        那么,如此搶手的高粱究竟有何特別之處,能成為四川名酒企業的首選原料?

        安長惠說,顆粒飽滿、顏色油亮,種植環境獨特,品種特別,淀粉和糖分的比例適合釀酒,完全符合酒企的高標準。

        近年來,寧夏紅高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下,引進80多個高粱品種,最終試種、篩選出6個優良品種,在平羅縣高莊、頭閘等地建立示范園區,種植3500多畝,并以公司+農戶+訂單的形式帶動周邊近千戶農民種植,擴大了土地利用率,拓寬了農民增收路,讓高粱成為平羅土地上耀眼的紅。

        看著紅彤彤的高粱,安長惠表示:“周邊農戶在交售時無需自行收割,我們的機械設備會直接開往田間地頭,將高粱收割拉走,并按照市場價格收購。即便在市場價格不理想的情況下,也會以每斤1.25元的價格收購,以保障農民種植的積極性。”

        大膽創新,鹽堿地上實現“逆襲”

        平羅縣種植了1萬多畝高粱,與國內幾大酒企簽訂了常年的合同,所以高粱壓根不愁銷路。

        而鮮為人知的是,這些暢銷的紅高粱其實產自平羅縣“不適宜種植”的鹽堿地。

        1992年,安長惠退伍回到家鄉平羅縣,在當地農機公司工作,負責銷售和操作拖拉機、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。

        他知道,要讓家鄉的鹽堿地煥發生機,必須打破傳統的“改地適種”模式,尋找一種能夠適應鹽堿地的特殊作物。

        安長惠先后前往陜西、山西等地,咨詢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,得知高粱作為一種抗逆性極強的作物,具有耐鹽、耐旱、耐澇以及防病蟲害的多重特性,是鹽堿地種植的理想選擇。

        2018年,安長惠通過試種,發現高粱不僅能夠適應鹽堿地,還能在惡劣的環境中“逆襲”,茁壯成長。

        選好了適宜的農作物,接下來就是鹽堿地改良這一難題。

        安長惠在寧夏農業專家的指導下大膽創新,“我們利用秸稈滅殺機將高粱秸稈打碎,再撒上腐殖酸進行生翻,如此處理加速了秸稈的腐爛,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鹽堿成分。”這種方法,讓高粱秸稈一下從廢棄物變成了改良鹽堿地的寶貝,為高粱的生長源源不斷輸送著營養。

        寧夏風沙大,種植時要格外注重細節。

        “播種深度控制在3厘米左右,不僅有助于高粱種子在鹽堿地中更好地吸收水分和養分,還能減少種子被風沙掩埋的風險。”安長惠儼然一位農業專家。

        種植中引入生物菌肥,也成為改良土壤的秘方,“生物菌肥不但有助于土壤松散,而且能提高出苗率,為高粱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土壤環境”。

        2019年,安長惠承包了800畝荒廢5年之久的鹽堿地,并與山西高粱研究所展開合作,精選出最適合當地的高粱種子。當年秋天便碩果盈枝:每畝地高粱產量達到850斤,收購價高達2元/斤。

        高粱豐收的喜訊迅速傳開,刷新了周邊農戶的認知,也激發了他們改良鹽堿地種植高粱的決心,點燃了他們在土地上“生金”的希望。

        渾身是寶,寧夏高粱“錢景”大好

        高粱渾身是寶。

        秸稈是實心桿,既能改良鹽堿地,又能作為牲畜的優質飼料。高粱穗更受寵,是醋廠爭相收購的熱門商品。

        在經濟效益方面,高粱種植的優勢凸顯。安長惠解釋說:“每畝地的收入比玉米和小麥要多出200元至250元,這對于農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。”

        沈英俊是平羅縣頭閘鎮的普通農戶。過去,他家主要種玉米,自2021年起,開始嘗試種高粱,“根據安總傳授的種植經驗,家里種了5畝高粱。秋天算收成時,我驚喜地發現,一畝高粱的產量能達到七八百斤,一斤能賣到一塊多錢,比玉米高出好幾毛。”沈英俊興奮地分享著他的經濟賬本,今年,他二話不說將高粱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0畝。

        隨著高粱種植技術漸漸成熟,安長惠開始大力推廣。每年,他不僅組織現場會,還提供技術指導,逐步將高粱種植的秘訣傳授給農戶,之后在寧夏更多地區推廣。

        今年,這一努力結出了豐碩的成果。在中寧、同心一帶,高粱種植面積近3000畝,而整個寧夏推廣種植高粱的畝數接近47000畝。鹽堿地上種高粱,不僅改善了鹽堿地的生態環境,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,更為這片土地帶來希望與未來。(記者 安小霞/文 韓勝利/圖)

      【編輯】:杜愛虹
      【責任編輯】:鄒煒新